图为中国青年教师德语论坛合影


2016年6月4日到5日,由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的首届中国青年德语教师发展论坛顺利举办。来自复旦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全国50多所德语专业院校共75名一线青年德语教师参加了此次论坛。与会老师就德语教学、德语教师职业发展、德语论文发表以及德语教学法研究等话题展开了讨论。沪江网校德语名师@大牛老师(刘露露博士)作为唯一一位非高校德语老师,应大会组织方邀请作了题为《“互联网+教育”带来的教/学行为范式变迁——从学习者到社群分享者》的报告。


报告中刘露露博士以“互联网+”为背景,结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角度,从互联网教育的概念、人在信息时代的个性发展以及人与人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之间关系发生的改变等几个方面向高校的各位德语老师深度分析了互联网给教/学过程带来的影响。他从“互联网“与”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出发,结合自己在在沪江教育平台上积累的一线德语教学实践经验,介绍了如何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在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等方面,为德语传统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他认为探讨互联网和教育两者的有机结合形式会始终成为当下的一个热点问题。不过,他也坚信不论两者以什么样的形式结合,教育的核心地位不可动摇。正如沪江创始人兼CEO伏彩瑞先生所强调的一样——在线教育的本质还是教育,在线只是手段,玩教育,“手段”虽要高明,本质还是要抓住。

沪江网校德语名师@大牛老师(刘露露)在南开大学宣讲

在报告中,他利用鲜活的例子清晰地呈现了个人学习行为在信息时代发生的改变。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使个人在新信息的获取方法上不再艰难。他强调说人与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传播的过程中,定位清晰,角色划分很清楚。虽然在许多教学法的理论中也在不断探讨,如何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从而更好地完成外语教学任务。但是,在互联网教学中,可以发现教/学定位的概念被模糊了,知识更多是以分享的形式进行。而传统教学中的教与学的过程,在互联网背景下可以理解为信息服务的过程。知识传递也不再是单向性传导,而是多向吸收和传播。因此,知识分享越来越重要。如何通过互联网媒介来改变、提升个人的认知能力,完善个性的发展,最终加快社会共有价值的传播将成为互联网教育的一大主题。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渗透,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呈现出的学习方式,也显示出多样性,例如:


1. 个性化定制需求会不断凸显。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需求,选择制定适合自己的个人学习计划,如沪江网校精心打造的1V1课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现象;

2. 合作式学习形式也会并存。在沪江网校德语班级中的同桌概念很好地诠释了合作对于学习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3. 研究式的学习行为主要体现在学生通过网上学习,不断培养了自己对信息深挖的主动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习探索性;

4)产出导向性学习也越来越多。在沪江社团就有很多学员学习的心得体验,这些沉淀的精华可以通过微信等渠道分享,配合打赏功能可以给学习分享者带来更多的动力。


此外,刘博士在报告中也提到了个人与社群的关系非常重要。沪江CCTalk6.0在教学中的运用,为知识分享提供了很好的直播互动平台。在各自的学习群中,有明确的角色分工,如信息创造者、信息分享者、信息传播者以及成员管理者等角色。通过学习信息的交流,增强了群内成员的互动频率,进一步深化了群成员对群价值的认可。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具有不同学习背景的个体,在群内通过信息的分享,丰富了群整体的知识多样性,从另一面上,也可以说社群的稳定以及活跃也反映了学习个体对于共有价值的认可度。社群化在互联网教育中扮演中重要的角色。


在报告的最后,刘露露博士向与会的各位青年德语教师介绍了沪江CCTalk6.0的使用,并向他们发出了邀请,欢迎他们到沪江德语来开辟专栏,分享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