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并不只有我们喜欢拖延,只有我们忧心忡忡,向来严谨守时的德国人也处在天人交战中,现代人有的病症,他们一样也没落下,譬如:拖延和焦虑。

 

一个小时前,“打完这局开始写论文 ”——心安理得玩游戏。

一个小时后,“......”——忧心忡忡地继续玩游戏。

 

这一网络段子的跟帖中,网友们纷纷晒出自己在拖延这件事情上所能达到的专业新高:“死线前一晚必定爆肝”“上课铃声响起的前一秒都不想出现在教室门口”...对于部分“资深拖延症患者”来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在它来临的前一刻,才能迸发出生命的光和热。事实上,在拖着的漫长时间里,伴生出来的并发症就是“焦虑”——边磨蹭着边想着还没写完的论文、还没做完的ppt、还没整理的房间、还没联系的客户,想到可能就因为我此刻没有打一个电话,而错失成为世界首富的机会,因而越发焦虑,发际线又后移了几毫米。

 

拖延在德国人中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有调查显示,每两个德国人中就有一个倾向于把事情拖延到第二天,其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是拖延症高发人群。明斯特大学的Stephan Foerster 教授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表示:“拖延症非常普遍,在学校调查中发现20%的学生有比较严重的长期拖延情况,我们衡量标准非常严格,如果放宽来看,几乎每个人在工作生活中都有拖延的情况,而且花样百出。”

 

花式拖延症患者

心理学机构调查,德国人的拖延主要分6种类型:

1、完美主义者的拖延:他们因为标准太高而拖延项目开始的时间,总在思考项目的细节、认为还不够完美、还差一点点,总之一切永远都还没到水到渠成。

2、梦想家式拖延:他们的想法远大又伟大,但是那样一个梦幻的遥远未来并不能给他足够动力来开始第一步。。

3、恐惧者的拖延:这一类拖延症患者喜欢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假如?”他们拖延做决定是因为怀疑自己的推理、害怕自己不能完成自身和别人的期待。

4、反叛式拖延:他们蓄意破坏项目的进程,觉得自己的方案和计划优于老板或合伙人,他们要自己带节奏,这群自负的拖延症患者往往带有一种被动的侵略性。

5、高潮爱好者的拖延: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就是喜欢把重要任务转移到最后那一秒。Deadline的前夜,他感到天边的月亮也在为他鸣奏凯歌,他深爱这最后一刻的狂热。

6、好好先生们的拖延:他们不是在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别人的路上,而自己的工作往往一拖再拖。

歌德大学心理学研究所把拖延形容为“die Schattenseite der Freiheit”(自由的阴暗面),如果没有来自外部的压力,没有死线,人每天都在和人性的弱点斗争。当然也有例外,德国联邦政府就顶着各国压力,拖了92年,到2010年才把一战的战争赔款付清。

 

“拖延”甩锅基因

德国人一边花式拖延着,一边严谨得做着调查和研究,最后完美甩锅给基因:拖延是基因决定的!对小鼠的研究发现了相应的基因突变:大脑中多巴胺缺乏,从而导致动机不足。一直拖着不做的事,就是你内心深处抗拒做这件事,没有动力!很多人只是模模糊糊被感性所支配,并不知道自己潜意识里拖着一件事不做是有根源的。譬如说:一直拖着不参加毕业考试的学生可能是害怕毕业以后的职业生涯,一再延后和预约医生的见面,可能是害怕面对诊断结果。

 

“你有病吗?”“我有药。”

拖延症患者的未竟事业堆积如山、带着悔恨眼看死线逼近、触发终极恐惧。如何与这一人性弱点作斗争,拖延症专家Hans-Werner Rückert 开出了药方:首先要了解自己拖延的真正原因。意思是要深层次了解自己拖延做一件事的原因,然后制作一个精细具体的计划:例如明天10点开始打扫房间,细分到从桌子开始、从最下面的抽屉开始打扫,还可以让朋友在10点给你打电话,提醒你执行计划。明斯特大学还专门设置“拖延门诊”,重度拖延症患者可以直接去“拖延门诊”寻求心灵解脱。

 

焦虑:理性缺场

坎塔尔·埃姆尼德舆论研究中心实施的民调结果显示,焦虑在德国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调查中,71%的受访者对气候变化表示焦虑恐袭威胁和可能爆发的新战争紧随其后,分别引发63%65% 的受访者不安,接下来是潜在的失业风险和德国目前国内的犯罪率。这些焦虑很多时候是非理性的,例如德国人对生命受到威胁的犯罪活动和恐怖袭击感到焦虑,但事实上,在这个国家真正的凶手是细小的灰尘和病原体、酒精、尼古丁、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缺乏锻炼。德国人对“不确定”的东西格外焦虑,这种不确定包含:人工智能的发展、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移民问题、个人的成败......这种焦虑也弥漫在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中,例如,站在电梯前会控制不住想到可能发生的意外;错过一天的报纸感觉错过了整个世界... 

 

焦虑源自“不确定”

世界的变化超出想象:大量移民涌入;气候不断变化;无人车已经在路上了,不久,他们的司机就会像马车夫一样陈旧;书本可以由电脑生成和翻译;银行业务可以由电脑完成。变化触目可及,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却很有可能跟不上这种变化,自己的下一代竞争对手直接是机器人,世事太不可控,焦虑像病毒一样弥散开来。

 

无药可医的焦虑

德国人对焦虑也基本无计可施,心理学家给出的建议无非是要有充足的睡眠、听音乐、洗热水澡、多运动,经常参加社交活动也能缓解长时间独处引发的焦虑,但他们认为,焦虑基本不可能消除,而且适度的焦虑其实也有积极的一面,它说明你有一颗进取之心,不愿意温水煮青蛙式的沉沦,并且潜意识里能提高你工作的效率,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德国网上也有很多有关拖延和焦虑的讨论,在一篇名为《Wer viel prokrastiniert, hat wenig Erfolg》(《拖延的人更难成功》)的文章中,作者认为,不断推迟该做的事情容易让人产生焦虑情绪,有可能使人陷入严重的生活危机,并详细分析了拖延症从“症”到“病”的可能性。这引发了德国网友激烈的讨论,评论者分为几个派别↓↓

有不屑一顾型:

“我要笑死了,又发明了一项疾病,一些拖延症患者甚至要住院治疗,他总归是想让他诊所有更多人。”

 

有甩锅型:

“这部分是由基因决定的,我们什么都做不了。”

 

“这都是现代媒体的锅,它占用了我们太多时间!”

 

还有位哥们儿直接开启了嘲讽模式:

“一直拖延的人大可以去做政客啊!”

 

大部分德国人对待拖延和焦虑还是持有比较乐观的态度,认为这是普遍现象现象,一向以严谨守时闻名的德国人也在一边拖延一边焦虑,所以大家也不必自责,拖延和焦虑实乃人之常情,彼此心照不宣,一定限度内与之和谐共生也未为不可。现代社会中,谁不是在拖延中被焦虑裹挟着前进呢?

 

【相关推荐】

德国人战胜拖延症的12种方式

德国人如何克服拖延症?

 

编译:@老山羊

声明:本文系沪江德语整理,素材来自

Die-Deutschen-fuerchten-sich-vor

转载请注明。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