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会有一种,即便学了德语甚至听新闻毫无压力,但是一和德国人对话还是云里雾里的感觉呢?这是因为他们说的可能不是Hochdeutsch,而是自己家乡的方言。你对德国的方言了解多少呢?一起来看文章吧!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就是我们平时所称的方言。我们中国地域广阔,一城、一县甚至一村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而德国虽然面积不大,但是不同地域的人们说起话来,还是会有自己家乡独特的味道。这里德语君还要给大家区分两个词:德语中表示方言的词可以是der Dialekt或者die Mundart,这两个词的区别在于,Dialekt指和标准语(在德国就是高地德语Hochdeutsch)在各方面,比如在发音、词义甚至句子结构上都有区别,而Mundart仅指在说话时听起来和标准语有区别。

 

方言从哪儿来?

我们都知道,16世纪时,马丁•路德将《圣经》进行了翻译,这才统一了德语,也让生活在德意志土地上的所有人都渐渐开始说标准德语;而方言出现的时间则早得多。早在公元6世纪,随着大迁徙的结束,流浪已久的日耳曼人终于安定了下来,在建立家园之余也终于迎来了发展自己语言的机会。而就在此时,第二次音变开始了。如果说第一次音变是将早期的日耳曼语言区分成了古撒克逊语、古英语、古北欧语和歌特语的话,那么第二次音变就是把德语区的各种语言区分成了高地德语和低地德语。其中,南部和中部的方言受其影响最大,也成为了高地德语的前身;而北部地区受其影响较小,所说的方言就被称为低地德语。下面这幅图就是北部、中部和南部方言的使用范围划分↓↓

Foto:

 

在第二次音变当中,p变成了pf或者f,比如“Appel”就变成了“Apfel”;t则变成了s或者z,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德国中部和南部的人说das, was,而北部的人则说dat, wat的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中部和南部的方言区别也日益明显。在中世纪末的元音变化中,南德方言由于受到的影响比较小,其"i", "ü", "u"并没有转变成"ei", "eu", "au",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现在会有人说"min nü hus" (mein neues Haus)。而到了现在,人们则把德语方言分为了16个大类,包括巴伐利亚方言、阿雷曼方言、上萨克森方言、东法兰克方言、莱茵法兰克方言、威斯特法伦方言,东威斯特法伦方言、勃兰登堡方言、北低地德语等。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一些流传较小的方言(比如一个村子的方言)正在逐渐没落和消失,使用范围较大的方言虽然还有比较旺盛的生命力,不过它们的发音也正在向Hochdeutsch靠近。

 

Foto: 

1945年以来的德语方言划分

现在的德语方言可以分为53种,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各方言的分布范围。比如最下方蓝色的52、53区为巴伐利亚方言区,左下角灰色的47、48、49、50都属于阿雷曼方言,中间绿色的45区属于东法兰克方言,上萨克森方言则包含了36~40覆盖的天蓝色区域和41~44区。

 

方言也有三六九等?

既然德国有这么多方言,那么哪一种才是最好听的呢?一项FriendScout24的调查显示,在德国人看来,巴伐利亚方言最性感,而萨克森方言和法尔茨方言最难听。

Foto: 

 

曾经也有网友在网上发起调查,到底萨克森方言是不是真的特别难听,结果有56%的参与调查者认为其难听↓↓

Foto:

 

另外一个网友也发起了类似的调查,看看到底谁才是全德最不受欢迎的方言↓↓

Foto:

萨克森方言又一次高居榜首啊有木有!甚至它的”难兄难弟“法尔茨方言现在也咸鱼翻身了!这结果看得德语君都有点儿心疼萨克森方言了!

 

究其原因,首先在语言本身:在萨克森方言中,元音以及r的发音都很靠后,而且r发音也很明显、或者说过于明显;而巴伐利亚方言则正好与此相反。那么这样的萨克森方言听起来到底是什么感受呢?来看看网友的评价:

Foto:

“我自己就是萨克森人,我必须要说,萨克森方言有时候听起来是真的恶心,而且有的时候会让我特别难堪。”

 

Foto:

“萨克森人只吃鹅肉。”(难道是在说萨克森方言听起来像是鹅叫???)

 

如果大家现在身在萨克森的话,可以注意听一下,看看萨克森方言是不是真的很“恶心”,当然,在巴伐利亚的小伙伴也可以注意感受一下“性感”的巴伐利亚方言。

 

其次,这也和不同历史时期各个地方的发展程度和地位有关:18世纪时,萨克森方言在德国的名声还是很好的。路德就用萨克森方言写公文,歌德还曾去过莱比锡,因为他的父母觉得,在那里他可以学到更优美的语言。随着萨克森的地位在德意志帝国中迅速下落,其方言也变得大不如前,渐渐丧失了以往的风采,从19世纪开始就成为了德国最不受喜欢的方言。

 

还有一个原因是,萨克森人对自己的方言并没有自信,所以在外界看来,他们的方言可能是真的不好听。而巴伐利亚方言之所以能够赢得那么广泛的好感度,也要归功于巴伐利亚人对自己方言的信心满满、经常宣传“巴伐利亚方言是坠吼滴!”这就让其他的德国人也对它有了一个比较积极的印象。

 

方言说还是不说?

现在的德国人对于自己方言的态度可以说是两极分化。一些人还是很爱自己的方言,就比如我们刚才提到的巴伐利亚人,还有梅前州的居民,相对来讲还是很喜欢使用方言的;与此相反,勃兰登堡、包括刚才提到的萨克森方言,都不怎么受到当地德国人的喜欢,FriendScout24的调查表明,在勃兰登堡,50%的人更喜欢用标准德语。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对于自己的家乡话更是没什么兴趣,45%的14到19岁的青少年认为方言没有什么魅力。

 

为什么许多德国人渐渐不喜欢说方言了呢?首先,方言会影响别人对自己的第一印象。尤其是在职场中,如果是巴伐利亚或者北德方言还好,但是如果是萨克森、施瓦本方言的话……emmm……德国人可是把施瓦本方言称作“职业终结者”的。其次,由于现在的标准德语受中部和南部方言影响最大,北部的低地德语和Hochdeutsch区分比较明显,所以对于北方人来说,学习Hochdeutsch就相当于学习一门外语。当他们掌握了标准德语,也很难再改回去,毕竟统一的语言更方便交流。

 

不过,虽然有很多人担心这样下去德语方言总有一天会消失,但是仍有不少人人、尤其是南部德国人还是很爱自己的方言的,毕竟自己的方言也很“性感”(巴伐利亚式骄傲),而且和标准德语区分较小,即便两种都说也能切换自如。另外,现在还有研究表明,小孩子从小在双语环境下长大有很多好处。慕尼黑大学的安东尼·罗利教授就指出,如果孩子从小就又说方言又说标准德语,长大后学起外语来会更轻松,而且能够在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比如说起来是“Fogel”写起来就是“Vogel”。奥尔登堡大学也曾对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过研究,发现会说方言的学生在拼写错误方面比只会标准德语的学生低30%

 

除此之外,就像我们会觉得方言版的小猪佩奇和猫和老鼠很搞笑一样,德国人也觉得用德语方言配音很有意思。所以,对于德国人来说,方言在生活中还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方言也有小秘密?

现在,德语君要给大家介绍几个关于方言的冷知识了!

 

1. 在德国,萨尔方言的使用者最多。

   94%的萨尔人都说方言,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巴伐利亚的86%(巴伐利亚式不服)。比例最低的当然就是萨克森和勃兰登堡,毕竟这两地儿的方言被普遍认为不受欢迎...

 

2. 最古老的方言是伦巴德方言。

   这种古老的方言早在公元7世纪就有记载。不过很可惜,现在这种方言已经消失了。

 

3. 北德方言和荷兰语听起来很像。

实际上,北德方言也来源于荷兰语。北德方言用德语说可以是Plattdeutsch或者Niederdeutsch,Platt 的意思就是“好理解的”,而Plattdeutsch在16世纪时指的是平民说的德语,19世纪时就成为了北德方言的代名词。

 

4. 在美国,有一部分人说德克萨斯德语

在1880年到一战期间,在德克萨斯的丘陵地区有10万人都说这种神奇的语言。到2008年就只剩下一万人了,现在应该更少了,不过还没有彻底消失。德克萨斯大学的语言学家汉斯·博尔斯说,由于当时移民到美国的德国人来自各个地区,所以这种语言应该是5种方言的混合。

 

5. 在意大利北部的一个1000人的村庄里,人们说一种巴伐利亚地区方言。

这种方言叫做席布里语。它应该是全德最不知名的方言了。席布里语产生于1000多年前,是巴伐利亚方言的一种变体,由于1000年以来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所以现在几乎没人能听懂这种方言。目前这种语言仍在意大利一个叫Lusern的村子里被使用,意大利人当然也听不懂这种语言。之前,这种语言还被当作是野蛮人的语言而被禁止使用,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只有一个村子的人才使用这种语言。

 

说了这么多,其实,德语君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能够亲自去听一听,不要带任何偏见,感受一下真正的德国方言!

 

【相关推荐】

听完这些德语方言,觉得德语都白学了

推荐几首“德语方言”歌曲,看你听懂了多少...

德国方言达人: 配音演员Pat Murphy

慢速德语听力:德国方言

 

素材来源:

http://www./ratgeber/2015/sexy/dialekte-ranking-bayerisch-sexy-mundart-quiz-dialektor-soundatlas-40479734.bild.html

Dialekte-loswerden-und-akzentfrei-s

Warum-die-Deutschen-im-Sueden-

Kinder/Dialekt-Vorteil-oder-Nachtei

 

编译:@二喜丸子

声明:本文由沪江德语整理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妥,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