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沪江德语合作伙伴世纪文景发行新书啦!莱比锡书展大奖德语小说Vor dem Fest 中文译本《我们与祖先交谈的夜晚》火爆上市!德语人学习娱乐首选书目怎可错过?!更有赠书福利等你参与!(心急的小伙伴可以直接拉至文末参与抽奖活动哦!)

 

2014年,一本名为Vor dem Fest 的德语小说横空出世。早在前一年,这部最初名为《安娜》的小说手稿就赢得了著名的多布林小说奖,出版后便登上《明镜周刊》畅销书排行榜,被提名德国图书奖,更一举摘得2014年莱比锡书展大奖,被誉为德语文坛上“令人耳目一新的事件”

Vor dem Fest 出版后,迅速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书中最独特而富有意味的主角:一只母狐狸不约而同成为各国版本的封面主角,她的形象或温暖、或机敏、或俏皮,凝视着身后那座丰富而深沉的村庄。

这本小说的作者就是德国移民文学新生代作家萨沙·斯坦尼西奇(Saša Stanišić),小说中文版名为《我们与祖先交谈的夜晚》。小说以尤利西斯般的目光审视着村庄的一天,以幽默的笔法表达对死亡和历史的铭记,更是一次融合小说、非虚构与诗歌写作技巧的全新尝试。


萨沙·斯坦尼西奇

斯坦尼西奇1978年出生于波斯尼亚小城维舍格勒,父亲是塞尔维亚人,母亲是波斯尼亚人。1992年,在波斯尼亚战乱中,年仅14岁的他与父母亲逃亡到德国海德堡,从此定居德国,以德语写作。 对中国读者而言,萨沙·斯坦尼西奇这个名字也许稍感陌生,但其27岁时发表的长篇处女作《士兵如何修理留声机》却令人印象深刻,常常出没于诸如“你听说过哪些稀奇古怪的书名”的书单中。 

 

斯坦尼西奇的叙事语言既有孩子般的轻盈诙谐,又有老者般的沉痛诗意。小说问世后便获得英格博·巴赫曼文学奖的“读者最喜爱作品奖”,被翻译成32种语言,作者一时名声大噪。 

■ 作者与《我们与祖先交谈的夜晚》斯洛伐克语版

 

 在《我们与祖先交谈的夜晚》中,斯坦尼西奇将焦点定格在一个德国东部村庄节日前夕的二十四小时以内。 菲斯滕费尔德是位于德国东北部勃兰登堡州的一个小村庄,千百年来,这座村庄见证了封建时代、近现代德意志的诸多战争、二战后两德的分裂和统一等沧桑历史,如今人口开始缩减,老一辈人日渐凋零,“死去的人越来越多于出生的人”。“安娜节”是村庄的传统节日,在秋天到来时,全村人燃起篝火,焚烧假人,以示庆祝。 


节日前夜,整个村庄陷入夜幕,村民们的命运在此交汇:

开渡船的艄公死了;

男人们聚集在乌里家车库喝酒,老伊姆博登讲起年轻时和东德官方组织人员冲突的故事;

90高龄的克兰茨夫人,一位患有夜盲症的画家,用画作记录村庄的人物和变迁,再次出门尝试描摹夜色中的村庄;

一个名叫安娜的女孩正在绕着村子夜跑,巧遇两名神秘男子,又撞上了试图自杀的前东德上尉施拉姆先生;

前东德秘密警察迪茨舍一直活在人们的蔑视中,将全部热情用于养殖德国矮腿鸡;

一只母狐狸出洞为幼崽偷鸡蛋……


作者穿针引线,将十几个人物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村子几百年间的变迁和传说穿插其间,一个充斥着盗匪、瘟疫与大火的传说世界与现实不断闪回交织,小说以众声合唱的方式、拼出了村庄的全景历史。

■ 小说在德国被搬上话剧舞台

 

如果说《士兵如何修理留声机》是作者献给饱经战火、已消失故乡的挽歌,那么《我们与祖先交谈的夜晚》则是作者对第二故乡的历史审视和现实观察,斯坦尼西奇的视域从东欧故乡扩大到德国,试图在村民的生存镜像中寻找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并追问更宏大的文化融合问题,辐射到整个“糟糕、美妙、虚伪、带来拯救和虚构的欧洲”。 

■ 作者与《我们与祖先交谈的夜晚》德语原版

 

“ 无趣的德国当代小说带来了巴尔干的机趣。——英国《卫报》”

 


我们与祖先交谈的夜晚
[德]萨沙·斯坦尼西奇 著  韩瑞祥 译
莱比锡书展大奖作品
入围德国图书奖,《明镜周刊》畅销书
德国文坛新星透视东德村庄的历史和现实,
幽默与幻想交织的诗意笔触

戳此购书>>>

 

最后,福利来啦!戳此了解赠书详情!>>>

 

*沪江德语与世纪文景合作,今后还将携手带来更多德语类新书资讯及福利,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