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周三(2019年11月6日),一起杀人事件震惊了德国:一名15岁少女将自己同母异父的3岁弟弟活活扎死,整整28刀,随后逃逸14公里,目前已被警方逮捕。事件的经过到底如何,究竟是什么样的心理才会让一个孩子对自己的手足残忍至此?德国青少年的暴力倾向频频出现,现在的孩子们到底是不是越来越“危险”了……

(图源:)

 

【少女行凶,残忍杀害三岁弟弟

周四(2019年11月7日),德国警方逮捕了一名15岁的女孩,据目前情况,她很可能在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代特莫尔德Detmold杀害了自己年仅3岁的弟弟。在事发地点,人们摆上了鲜花和蜡烛来祭奠这个可怜的幼童。

(案件发生地,位于Detmold的一幢多户住宅楼/图源:)

这户人家来自波兰。在周三晚上九点左右,男孩的母亲下班回家,打开门,竟发现了儿子的尸体,女儿则已经逃走。尸检结果表示,他的死因是“多处针扎”,凶器极有可能是一把刀子,手法极其残忍,男孩的身体上伤口约有28处,被活活用刀扎死,现场不堪目睹。

在行凶后,该名叫Oliwia-Marta K.的女孩逃离了现场,当局调动了各方警力进行搜索,警方发出告示,写明奥利维亚身高1米75,齐肩黑发,身量有力,在作案时身穿黑色夹克、红色连帽衫和黑色裤袜。在民众的帮助下,警方后来在周四上午,于案发地14公里外的城市莱姆戈Lemgo将其逮捕归案。在被捕时,她没有反抗,反而相当平静。

(小编手绘Oliwia-Marta K.逃跑路线/图源: )

 

少女奥利维亚行凶的背景和动机尚不明确,大家在等着女孩自己说些什么。据审讯部门表示,奥利维亚只有15岁,还属于青少年,在刑事诉讼中,不管她做了什么,都有特别的保护措施(Sie ist 15. Für Jugendliche im Strafverfahren – egal was sie gemacht haben – gilt ein besonderer Schutz)。

据孩子母亲的恋人所说,奥利维亚行凶的原因可能是出于对弟弟的嫉妒。调查人员也表示:“犯罪动机是出于被告(即奥利维亚)所处的艰难的家庭环境以及对同母异父弟弟深深的厌恶。(Als Motiv für die Tat ist davon auszugehen, dass die Beschuldigte in einem schwierigen familiären Umfeld lebte und eine tiefe Abneigung gegen den Halbbruder entwickelt hat)“

 

【德国青少年的暴力倾向是增是减?】

这样的事件让人感到惊愕担忧,那么,德国的未成年人暴力倾向究竟有多严重?

事实上,像这样青少年杀害自己兄弟姐妹的案件在德国已有先例,在十年前,2009年4月,曾有一名16岁的少年在达姆施达特附近杀害了自己6岁的弟弟,动机是他恨他的这个弟弟。这名少年被判了5年监禁。再早之前,在2005年8月,图林根有一名6岁女孩杀死了自己刚出生10天的妹妹。2001年9月,在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的代明地区,一名14岁的少年在家里开枪打死了自己的母亲和7岁的继妹,被判了8年监禁。

德国青少年杀人事件并不少见,仅在2018年,警方数据显示,单单在北威州就有35起谋杀案件记录在案,嫌犯都是年纪在14至17岁之间的孩子,有3起案件的嫌犯甚至还没到14岁。这一数据每年波动很大,但2018年的一项针对犯罪行为的数据显示,德国青少年的犯罪率总体上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在2007年到2015年期间,10万名青少年中,年龄在14至18岁之间,且有犯案嫌疑的人数比重减半,下降率达到了50.4%。青少年的犯罪率有所下降,是因为青年的失业率下降了,酒精摄取量也显著下降了,与此同时,教育水平得到了提升,逃课的孩子们变少了。而专家表示,那些旷课的孩子们反而正是“实施暴力行为的危险因子”(Risikofaktor für Gewaltverhalten)。

(图源:图虫)

 

为什么青少年会频频犯案?位于弗莱堡的一个刑法研究机构指出,14到15岁的年纪是犯罪行为高发期,在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犯罪的冲动会自发减少,人们往往会更抗拒自己做出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那些违法行为是否与移民来的孩子有关?答案也是否定的,有着移民背景的孩子,犯罪率也明显下降。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的研究表明,在一些移民人口很多的城市,比如汉诺威或者杜伊斯堡,“如果移民过来的孩子有机会和德国本土的孩子接受同样的教育,双方在做出暴力行为上的差别就会大大减少。”

(图源:图虫)

 

那么为什么,近来大家明显感受到德国的青少年犯罪事件越来越多了呢?这是不是说明现在的孩子们更暴力、更危险了?实际上,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总体上来说,德国社会并没有变得越来越危险,大家感到各类案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现在的媒体使事件越发透明,而且常常会重复多次报道同一事件,这就会使民众有种负面事件高频发生的感觉。康斯坦茨大学刑事方面的专家表示,“对犯罪行为的恐惧往往并非来源于亲身经历,而是来自耸人听闻的报道”,媒体的大量报道往往会使事情过度发酵,引发大家的担忧甚至恐慌。

所以,面对各类负面报道,大家一定要理性分析和考量,自己提高警惕、设法改善现状,不能盲目听信旁人的说法,更不能消极悲观呀。

 

相关推荐:

德国父亲活活打死6岁继女,家人竟以此替他开罪……

如果爸妈最爱不是我……看德国亲兄弟怎么搞事情

 

参考来源:

Toter-Dreijaehriger-in-Detmold-Details-nach-Festna

https://www./news/2019/news/mord-in-bielefeld-maedchen-15-soll-halbbruder-3-erstochen-haben-65870100.bild.html

-57ff-4c

 

编译:@寺栖目

声明:本文章系沪江德语编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