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世纪之初,余秋雨用了半年时间,完成了欧洲26国、96城市的旅程,并著作游记随笔《行者无疆》。在第二卷,余秋雨用了大幅笔墨记述了他在德国的所观所感,也由此向我们展现了他和德国身与心的交融。 

 

上下求索

《行者无疆》第二卷是中欧篇。余秋雨走过了奥地利和匈牙利,来到了德国。自《追询德国》一篇后,每行走在一个城市,余的笔墨就更加沧桑一分。或许是德国纷繁复杂的历史和文化,或是它所遭受的波折与苦难,或者生活在德意志这片土地上的知名的与不知名的人民;不论是古堡墓地,还是森林河流,余秋雨的每一分所见所闻,都向我们传达出他对这片土地的尊重与思索。

在这一场文化的苦旅中,余走过了柏林、慕尼黑等大城市,也拜访过魏玛、海德堡等小城。他在荒芜的墓园中寻找黑格尔的墓碑,会在歌德故居里流连忘返,也曾面对公使馆叹息赛金花多舛的命途。


歌德故居 (法兰克福)
Das Goethe-HausFrankfurt am Main

 

旅程的苦,是追忆,是思考,是对先哲的缅怀,是对踩在巨人肩膀的现代人的反思。

 

返璞归真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能够放飞自我却又显得不突兀,恐怕只有在慕尼黑啤酒节才能做到。有位穿着考究的绅士不胜酒力,当众脱掉了长裤,引来了警察。慌乱中,余秋雨捡到了醉汉的眼镜,交给警察,只是指着醉汉说了一句他的。在这众人皆醉的时候,只有简单干脆,才能证明我独醒。


啤酒节 (慕尼黑)
OktoberfestMünchen

 

海德堡学生监狱听起来骇人,其实只在上世纪初启用了两年,用来关押调皮学生,而且并不阻止其他人带食物和探望。于是这里变了味道。墙上的涂鸦和潦草的字迹,记载了被关押的学生为了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故意违反校规,把处罚当做享受。余被这些俏皮的痕迹逗得忍俊不禁。历史更迭,时代变化,青春还是一样的青春,人性还是一样的人性。


学生监狱 (海德堡)
Studentenkarzer Heidelberg

 

旅行的乐,是融入,是入世,是对无名的市井之流的理解,是对碌碌大众的尊重。

 

心怀他人

在余秋雨旅德期间,有一段轶事。

余租住的房子的房东是一位典型的德国老人。老人心善,同意他短租一段时间。在租住期间他失手打碎了房东的一个玻璃杯。道歉后余把玻璃杯收拾好放在门口,等待清洁人员打扫。然而房东却拒绝让他继续租住下去,原因是他的心中没有别人——房东把玻璃碎片单独包起来并标注危险,小心

 

尽管这段故事有很多漏洞,因为2000年距离德国推行垃圾分类已经十年了,而余租住的是民宅而非酒店。但是这个故事所传达的人性光辉是不可磨灭的。这很德国,看起来古板刻意,但是很温暖。生活在德国久了,你会在讨厌德国与喜欢德国之间摇摆不定。它有各种各样可笑的规矩,但是有些细节却体现着人文关怀。公交车可以倾斜,方便轮椅和婴儿车进出;窗户设计向内开,也可以只开小缝,安全又便捷;电源开关硕大醒目,黑暗中也可以摸索到……


德国垃圾分类箱

 

这段往事虽然已经过时了,因为我们已经会把碎玻璃分类了;但是它仍然动人,正是在于即使过了二十年,想起这件往事也会提醒自己,任何事情都要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德国的厚重,不只是莱茵河孕育的悠长文明,不只是黑森林承载的富饶物产,不只是古老城堡积攒的千年尘埃;它来自这数千年的先哲所踏下的前路,来自脚踏大地的无数辛勤而无名的人民,来自于发自心底的关爱他人的良善。

 

【相关链接】
原来这些名人都是德语系的!学长学姐好!
听说这里,是歌德把心遗失的地方...

 

作者:@青柳
声明:本文系沪江德语原创,图片来源图虫,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