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半数女生都叫Sophie?Mohammed是德国最受欢迎的男名?每个叫Kevin的男生都是捣蛋鬼?......很多人都听说德国人的名字创意不够,看看每年最受欢迎的新生儿名字便可知道。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德国人自己对取名字这件事,其实也有很多误解......

 

误解1: Vanessa寓意为蝴蝶

90年代,很多家长喜欢给女儿起名Vanessa,原因是这象征着“蝴蝶”。但其实, Vanessa这个人名来自于英语,取自于爱尔兰诗人Jonathan Swift献给爱人Esther Vanhomrigh的诗“Cadenus and Vanessa”,这也是Vanessa首次作为人名被创造出来。而Vanessa其实由两部分组成,Van和Essa,Van是Vanhomirgh前三个字母,Essa则是Esther的昵称。不过,的确有个蝴蝶种类叫Vanessa,但那也是根据人名来命名的,而不是反过来。如果你叫Vanessa,那你的姐妹闺蜜可以叫……Panthea,它也是一种蝴蝶!

 

误解2:叫Mandy和Ronny的人都没文化

这两个名字在70、80年代“名噪一时“,尤其是东德地区,很多人都用当时歌手Ronny的名儿给自己的孩子起名。许多“自大”的西德人由此认为叫Mandy和Ronny的都是东德的,又由于东德人文化程度相对不高,那么Mandy和Ronny的文化程度肯定也不高。这和他们蔑称东德人为“Ossi”是一个意思。有叫Ronny的德国网友就因此和其他人在网上“唇枪舌剑”。

Philipp: “家长这么对待孩子,简直太残酷了!(除了Ronny)还有Sandro, Rocco, Rico, Mike和Sivio,这些人再和Cindy, Mandy和Kathleen结婚。谢天谢地这种胡闹只发生在德国的某一地区!”(注:这些都是明显的外来名字)

Ronny: “早啊Philipp,你要是这么说的话……我觉得Phillip这个名字也太蠢了。虽然它来自于古希腊,但听起来就像法语还很娘。我当然不是针对你个人。而我的名字的确听起来有地域性——大概是东德和萨克森人才会起的名字,其实也有点儿蠢。祝好“

 

误解3:用Adolf起名是被禁止的
德国有规定,家长给孩子取名不能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给孩子取名Adolf,会让人联想到希特勒,因此登记处人员是可以拒绝的。然而,这不算是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而是约定俗成的内容,所以”禁止”用词严重了。

 

误解4:一半的人都叫Sophie
很多德国家长很担心自己小孩的名字太过普通,“最受欢迎的名字”似乎要演变成某种不讨喜的话了,因为太多人使用而显得平凡。有传言称,如果在操场喊Sophie,会有一半女孩子围过来。但这个说法站不住脚。德国人的名字(Vorname)有时包括第一个名(Erstname)和中间名(Zweitname)。Sophie作为中间名的确遥遥领先,但作为第一个名并没有那么普遍。如果不考虑中间名,那么2019年“最受欢迎的名字”中,排名前三的男女名字都只各占约5%。所以,家长们不必过分担心孩子的重名率。相比100年前,德国人的取名创意其实有很大进步了。不信你们看下面这张图。

早年间,每100人就有近20个都叫最热门的三个名字之一。另外,女性同名概率比男性低,某种程度反映了爸妈给女孩起名的随意性和创新性,因为不需要考虑它给孩子未来带来的影响,也不用在意社会规范对“正常名字”的“约束”。

 

误解5:幼儿园新来的小伙伴叫Pirschelbär
曾几何时,牙牙学语的宝贝们回来告诉爸爸妈妈,今天班里来了一个叫Pirschelbär的小盆友。其实,这是个法语人名Pierre-Gilbert。有类似“困扰”的还有Jean-Pierre,被叫做John Player;巴西名字Gustavo,被叫做Buchstabu。想想小盆友用德式发音呼唤小伙伴的模样,真是萌萌哒。

 

误解6:Mohammed是德国最常见的名字
很多德国人担心,由于近年穆斯林人口在德国的大幅增长,会让Mohammed这个传统的穆斯林名字成为德国最常见的男名。一篇标题为“Mohammed beliebtester Erstname in Berlin“(“Mohammed是柏林最受欢迎的名字”)的文章就曾引起大家广泛讨论,甚至被德国选择党作为德国伊斯兰化的证明。然而,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其一,这和统计方法相关。阿拉伯语转化成德语主要是音译,Mohammed, Muhammad在阿拉伯语中是一个单词,虽然德语写法不同,但算作同一个名字,这就大大提高了Mohammed的使用比例。其二,这和统计对象相关。Erstname并不等同于Vorname,而Mohammed更多被用作第一个名,柏林地区排名第一。但如果把中间名也算在内,整体比较Vorname, 那Mohammed排名没有那么高。因此,只有把发音相同但写法不同的Mohammed算在内,并且不考虑中间名,Mohammed才是柏林最常见的男子名,不过也就1.2%。

 

误解7:叫Kevin的都是熊孩子
在德国,没有哪个名字像Kevin一样承受着沉重的“偏见”。德国奥登堡大学的一篇硕士论文提到,叫Kevin的同学一般行为习惯和成绩都不好且多来自社会底层。究其原因,可能和东德中产阶级喜欢给孩子起英语名或外来语名字相关,特别是电影里的名字,西德人民便以此来揶揄东德人,觉得这种取名方式档次不高。Kevinismus就是指这种对姓名带有偏见的思维。德国甚至有个App——Kevinometer,用来测试某名字多大程度会遭致偏见。而事实上,某阶段Kevin的普及性,使得不仅在“熊孩子”中,在“天才宝宝”中叫Kevin的比例也比较高。

 

误解8:小名永远都是第一个名字
以前,对于有多个名字的德国人,比如Anna Maria Karoline Linnert,出生登记处会在Rufname(类似于小名)下面标下划线,以示区别。电子化办公后,系统也有一栏专门填写“小名”;直到2015年11月,官方才把第一个名字自动当作小名。较真的德国人对此一直膈应,我的小名偏偏不要用第一个名字,怎么办?于是2018年1月开始,相关机构允许对此有特殊要求的人作出修改。虽然现在已经不流行起小名了,但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一窥德国人的较真劲儿

 

误解9:Sara是最受欢迎的犹太人名字
这件事要从第三帝国时期的一张“犹太人名字表”说起。这些名字自然不是真正受犹太人欢迎,而是第三帝国当局为了从名字上区分并歧视犹太人而挑选的。如果犹太人拒绝用这张表上的名字给新生儿起名,那就必须选择Israel或者Sara作为其中间名。所以有这么多犹太人叫Sara,这才是真正的缘由。

 

关于给孩子起名字,德国人还是很上心的。德国电影“Der Vorname”(《一次聚会》),直译为“名字”,讲述的就是从给孩子起名Adolf而引发的口水仗,深刻体现了德国现代文化中命名法等在历史和政治影响下的纠结与矛盾。

 

关注“沪江德语”微信公众号,主页发送关键词“一次聚会”,免费获取上述影片观看方式!

 

当然,名字只是一个符号,无论是普普通通,还是一鸣惊人,就像是人的外貌,只能给人第一印象,但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还是要走近他,在时间的洗礼下,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他,千万不要“以名取人”哦。

 

素材及图片来源:


Kevinismus

 

作者:@铃儿响叮当

声明:本文系沪江德语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妥,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