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知识】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hina Accreditation Test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 CATTI)是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委托,由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China Foreign Languages Publishing Administration)负责实施与管理的一项国家级职业资格考试,已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一项在全国实行的、统一的、面向全社会的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认证,是对参试人员口译或笔译方面双语互译能力和水平的评价与认定。更多考试详情>>>
 
【考试见闻】
2015年11月7日、8日(周末),我参加了德语CATTI考试,即“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对于学德语的同学来说,可能对这项考试的关注度并不高,因为在校期间,德语专业的孩子应该在忙着备考专四专八,非德语专业的孩子在战斗大学德语四六级,准备去德国留学的孩子则在准备德福或者DSH。不过,如果你爱好翻译,或是有志从事翻译行业,那么CATTI证书也是一个不错选择。
 
如今市面上关于英语CATTI的学习资料已经泛滥,但和德语相关的资料还是少之又少。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下这次我参加考试的一些心得体会吧,因为自己也是第一次参加,所以并没有作针对性复习,只是把大学时的学习材料又拿出来看了看,况且成绩要等两个月以后才公布,所以这次主要是跟大家分享下考试的内容和流程,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这次我报名的是三口三笔,考二级的同学可以直接略过……
 
Day 1:口译考试
第一天考口译,上午考综合能力,一个小时时间。第一部分是20道判断题,听到的是关于德国一位政治家生前事迹的文章,虽然不一定能听懂全文,但毕竟只需要判断对错,认真去听的话,会发现基本上每道题在文中都有出现。建议这部分题答完后先不要急于涂答题卡(后面会有时间专门涂卡的),要去熟悉下第二部10道选择题的题干和选项。这回听的是有关德国教育体制的文章,篇幅有点长,但好在每题都依次比较均匀地分布在文章当中,有些题直接能听出对应选项,有些则是将原文换了种方式表达。第三部分是20道填空题,也是个人认为最好拿分的地方,也就是听写。这次的内容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有若干专业词汇在里面,不过需要我们填空的都是日常单词。建议大家答题后可以再仔细检查一遍,因为听写时比较匆忙,往往会忽略拼写和语法上的小错误。最后是综述,也是难度最大的:听一篇德语文章,要求用150字左右的中文写出大意。这次我听到的是德国法学专业及司法考试的相关内容,长度约300~400词,语速适中,本身不是很难,但要在短时间内听懂大意的同时记下重点并用中文概述,反正我是觉得自己写着写着,汉语都不会表达了,只是机械地把记下的东西往一块整,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表达什么,看起来有点儿前言不搭后语的感觉。
 
下午考的是口译实务,感觉和学校里的《德语视听说课程》挺像的:每人面前都有一盘磁带,开始录音后大家纷纷戴起耳机对着话筒叽里呱啦地开讲,历时半小时,最后上交磁带。考试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段关于“骑自行车及德国新交规”的对话,有中有德,都是日常会话,每句的停顿时间也足够翻译。第二部分是德译中,是一篇关于“雪灾造成德国交通堵塞”的新闻稿,每说1~2句便会停下来让考生翻译,这部分个人感觉需要对德国的主要联邦州和主要城市以及各种交通方式有常识性了解。按时长算的话,前两部分加起来大约已经过去了20多分钟,第三部分的中译德也就5~6分钟吧,是一篇关于“中国互联网网民”的统计类文章,别看用时不长,句数也不多,但是长句多、数字多、年份多、对比多,还有诸如“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等短语,没有专项训练过的话,可能根本来不及反应和缓冲,只觉得刚从脑子里一过,还在酝酿着怎么整理呢,耳机里的声音已经毫不留情地进入下一句了orz……  对了,还要再强调下:以上所有部分,都是只听一遍的
 
Day 2:笔译考试
第二天是一天的笔译。上午同样是考综合能力,2个小时,100道题(50道选择,20道阅读理解,30道完形填空)选择题考的是基本功,前半部分考各类固定搭配,后半部分大多是“选出语法表达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就看你平时对词汇及其用法的积累够不够、德语底子牢不牢了。完成后我先翻到的完形填空,心想这部分应该简单些,先给处理掉再留整段时间给阅读。结果发现我错了T.T,很惭愧的,我没能读懂这篇文章在说什么,只知道是关于“儿童和书籍”的,有点儿偏文学性,看上去很美。除了一些明显的动词与介词搭配外,其余只好连蒙带猜。说实话,如果不慌不忙的给我充足的时间,我倒真的很乐意来细细品读这篇作品(好吧,看不懂不要找理由)。阅读理解是两篇论述性文章,每篇10道选择题。第一篇在探讨“现代医学发展对人类健康究竟有何改善”,第二篇说的是“德国高等教育对职业技术教育产生的影响、社会各界对其利弊各发表自观点”。两篇文章的风格很像德国《明镜周刊》或《世界报》这类媒体的文章,理解起来不难,题目也基本是按段落顺序展开。

下午考笔译实务,可以带两本字典,考试时长3小时汉德字典我是从图书馆借来的,德汉用的是朗氏大黄。德译中、中译德各两篇。德文第一篇是“一款香水品牌及其创始人的故事”,第二篇的内容和“如何有效利用时间和智能设备健身”相关。两篇篇幅相当,各占一页试卷纸(A4纸大小),生词不多,但有些新词和组合词是字典上所查不到的,要靠平时的阅读面和自己的联想力,再说了,即使想慢慢地翻字典,时间上也不允许嘛。大部分的语句是可以直译的,个别的需要意会。中译德的两篇文章都很短,一篇说的是民工,一篇说的是科学精神,每篇各一段话,约200~300字。逐字逐句都能翻出来,但想翻得好其实并不容易。因为都是时事热点类题材,所以字典是起不到多大用处滴,建议平时多看看多听听CRI德语、人民网德语版,会有很多涉及中国国情的德语报道。
 
【经验总结】
概括起来,想考的好,基本功要扎实、积累要丰富、知识面要广、反应要灵敏、学习要与时俱进;另外,适当的忽悠或许也能起一定作用。
 
【考场经验】
总算把考试流程和内容说完了,愿意听我继续唠叨的,可以听听与考题无关的一些个人感受。说实在的,觉得我们小语种还是挺有限制的。全国德语CATTI的考点只有北京和上海两处,也就是说为了这项考试,北方考生基本上会选择北京考点,南方考生则集中在上海考点。恰逢考试那两天天公不作美,北京从考试前一天就开始下雪,上海这边第一天27度、第二天17度的任性节奏。我是在上海考点考的,两天之内热成狗又冻成狗(也不晓得为什么大家冷热都爱用狗来形容,汪一定很无辜)。头一天,一会儿出个湿答答的太阳,一会儿又来一场黏糊糊的雨,准考证拿在手上都是软的,第二天又突然寒风萧萧orz... 所以跨地区的考生事先查好天气预告还是很有必要的。

周六,我的考点在复旦大学,因为到的比较早,所以就晃悠着去吃了顿早饭。在附近一家早点摊坐下,老板娘很可爱,见人就说“我这儿的包子都是纯手工制作的,没有任何添加剂,全上海也买不到,这种做法不赚钱......” 接下来,距离开考还有一小时,在大复旦似乎看不出有啥考试氛围,从进门到费尽周折找到考场,其间只在一棵树上看见了一张小白纸贴着考场指示。
 
虽然是场全国性考试,但实际上考场看起来和平时的周末并无两样:学生们四处走动,可以看到各种社团的活动横幅,肥硕的野猫闲庭信步毫不怕生…… 可是偏偏找不到考点信息T.T。问了几位同学后,偶遇了一位同来考试的广州姑娘,我俩确认了几遍后,确定应该就是这栋楼了,可是在几楼哪个教室考呢?仍旧一头雾水,真要怀疑是不是自己走错了...... 随后,许多一脸茫然的考生也陆续到达了考场,此时距离考试还有半小时。
 
后来,出现了一位笑呵呵的大爷来贴考场分布图,打开了考场教室的门。大爷不紧不慢地说:“不着急不着急,监考老师还没到呢。” 于是我们继续等待了会儿,大家来自四面八方,聊聊天倒也蛮有意思的。貌似考德语的孩子不多,二三级加起来也就50几号人,考一级的只有两人。等到考试前不到10分钟,一切准备就绪,我们进入了考场。考完出来后,外面有种梅雨天的即视感。还好,中午和同考场的两个妹纸一起愉快地吃了顿午餐。

下午的时候。考场出了点儿小状况,不知道是录音设备问题还是其他原因,考场上每个人的头两句口译都没有录进去。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有打电话去协商,得到的答复是“会酌情考虑,看看能否将前两句不计入评分”。此外,很多人的录音里应该都能听到伴奏音,貌似不知道是谁的手机闹铃在考试期间一直在响,不知评分老师会作何感想…… 之前听说CATTI考试非常严格,小小吐槽下...... 
 
周日的考点在杨浦区卫生学校,虽然学校破了点,不过氛围倒是有考试的样子,一天的考试都正常开展。中午吃面的时候,因为老板的操作失误,于是花了一碗的钱吃了两碗面...... 好啦,以上就是我这次参加德语CATTI考试的若干见闻,且不论成绩怎样,考试本身也是一场旅行嘛...... 最后,祝各位同学在学德语的路上继续前行,不断进步!
 
【投稿信箱】
如果你也有各种德语考试(如欧标考试/德福考试/大学德语四六级考试/德语专四专八考试等)的经验分享,欢迎投稿至沪江德语邮箱:hj-deyu@hujiang.com,邮件命名为“___考试经验分享+姓名/笔名”即可。投稿成功后,将会收到来自德语君的神秘小奖品哦。

本文章系沪江德语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沪江德语!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