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德国影片新闻发布会在上海影城举行。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的有德国电影的市场主管Mariette Rissenbeek女士,电影《夜之尽头》的导演Tim Fehlbaum,《家庭的伤痛》的导演Pia Strietmann,《化敌为友》的导演Leo Khasin 以及《惹祸上身》的导演Briggite Maria Bertele 共五人。导演们都是第一次来中国,纷纷表示对中国以及上海这个城市的好感,同时又很好奇中国观众会对他们的影片有什么样的反应和想法。市场主管Rissenbeek希望大家能多了解德国的电影。

历经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观众仍只识得往日经典

上海国际电影节举办15届以来,德国已经参加了9届。德国电影市场主管Mariette Rissenbeek觉得在九届电影节参展过程中,德国的参展电影一直保持者较高水准,“我们仍然是精挑细选,拿出不错的德国电影参展,希望他们能被中国的观众喜欢”。本次电影节,德国方面挑选了40部德国电影,均是在德国国内反响很不错或者参加过不少影展的比较成功的电影,上海电影节组委会再从中挑出10部电影最终参加这次国际盛会。

本次电影节挑选了一些比较容易被国内观众接受的电影,比如《夜之尽头》、《化敌为友》以及《家庭的伤痛》等,Rissenbeek女士也认为中国市场更容易接受一些喜剧、惊悚片还有家庭伦理电影。谈到是否有喜欢的中国导演、影片的时候,导演Tim表示很喜欢《卧虎藏龙》,“我知道说这一部好像很无趣,但是我确实喜欢。” 《化敌为友》的导演Leo表示自己很尊敬张艺谋导演,不过在被问到是否会在自己的电影中加入中国元素的时候,他表示希望在自己的电影中表达自己熟知的世界,并不会用到流行的中国元素。导演Bertele也说自己更喜欢用电影演绎自己的世界,自己熟悉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通过电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给观众一个好故事。导演Pia很喜欢中国电影的色彩元素,将来如果可能的话她希望能够将中国的色彩元素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

惊悚更受中国欢迎,德国本土却反应寥寥

本次电影节德语影展的开幕电影是导演Tim Fehlbaum的影片《夜之尽头》,是一部引人思考的科幻惊悚片。导演Tim坦言说他很好奇也很希望中国的观众能喜欢他的电影,虽然他并不清楚这部电影在中国的反应会如何。“我不知道这部电影能否吸引中国的观众,但我希望它可以。虽然我看不懂下面的中文字幕。”(笑)

在德国做惊悚片其实比较困难,德国人更喜欢看美国的惊悚片或喜剧电影,所以市场其实并不好,惊悚片在中国可能会很受欢迎。“我放了一些惊悚元素在我的故事里,我本人很喜欢这些元素,但是当我找赞助商或制作人的时候,不会让他们看到这一部分。” 《The Fire》的导演Briggite Maria Bertele会上这么说到。

小成本故事如何抗衡大手笔制作?

德国电影相对于好莱坞电影或其他欧洲电影,特点其实很明显。好莱坞电影多半是制片人带着故事找导演,而德国的电影则更多像是导演的亲力亲为,找好的故事,编写剧本,联络制片人。正是导演们的这种高参与度,使得德国的电影通常能更好的表达导演的观点。

但同时,导演们如此高的参与度,也正说明了德国电影多数为小成本电影,那么它们又将如何跟大制作的电影们抗衡呢?“当大家说到小成本的时候,我就不得不说两句了。” 《A Family of three》的导演Pia Strietmann打趣道。在Pia看来,德国的电影环境其实更适合年轻导演们发展。在德国,年轻导演想要拍摄自己的首部电影相对比较容易,他们可以跟电视台合作,获得一定的资金。她觉得小成本的电影更能激发导演们的创造性,未尝不是件好事。“我的电影本来也没有想过要跟好莱坞的大片抗衡。”当然,如果有机会能得到大额的资金赞助的话,Pia导演表示她也很乐意尝试制作一部大片。

德国电影在国内流传得并不广泛,中国的普通观众除了一些著名的德国电影,比如《浪潮》、《再见列宁》、《窃听风暴》以外,对德国电影并不了解。究其原因不外乎德国多小成本制作电影,在中国的宣传跟不上;德语属小众语言,无中文字幕造成理解困难;中德文化交流并没有那么紧密,双方电影人对对方国家的电影并不熟悉。想改变中国观众面对德国电影喜旧不闻新的局面,是否应该从电影人之间的加深交流开始呢?

本次电影节参展德语电影请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