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奥地利的小镇因斯布鲁克是一个群山环绕的城市,被称为“阿尔卑斯山的心脏”,它连接着周遭的山与山,城与城,也构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脉络。小编有幸曾在因斯布鲁克大学作为交换生学习半年,深深地感受到了这座小城的魅力与活力,不然怎么会被跑男选为拍摄地呢!接下来请跟随小编,一起阅读这座小镇的故事。

 

对因斯布鲁克的最初了解是维基百科上的描述,我对这座城市的好奇也由此产生。据说三千年前这片区域就不断有人居住。这里东可入奥地利腹地,南为瑞士,西接意大利,北邻德国,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争夺到这一区域的掌控权就等于得到了从这里跨越阿尔卑斯山的权利:4世纪时的罗马帝国曾在这里设立了一个兵营,12世纪时天主教又在这里建立了一个修道院,后来,当地的伯爵建造了一座跨越因河的桥,通过土地交换换取了这个地理要塞;于是,这里的居民翻身做主人,设立了市场,因斯布鲁克逐渐发展成为富有且具有影响力的城市,是当时欧洲艺术文化的中心,更一度被设立为哈布斯堡王朝蒂罗尔支的首都和皇帝的居住地。一战后,因斯布鲁克被意大利占领,而二战时,这里更遭到了20余次轰炸,直到1948年才得以重建。著名的茜茜公主就是在这里与弗兰茨一见钟情,开启了她波澜曲折的爱情之路。百年兴衰,这座城经历过权力更迭、战火破坏,但仍保留着中世纪城市的风貌,展现着它独有的历史韵味

 

初来乍到,请多指教

九月,我翻山越岭,经历了上海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11个小时的飞机,维也纳到因斯布鲁克5个小时的火车,从酷热来到寒凉,从长三角流域来到阿尔卑斯山区,从吃喝不愁有家有友的大都市来到一个吃喝要愁完全陌生的欧洲小城镇,来到了一个听不了杰伦和Jason,喝不到一点点小眷村COCO贡茶喜茶的地方,但心里更多的是新鲜感和对未知的好奇心

 

在上海长大的孩子,从来没见过真正的高山和所谓的群山环绕。青黑色的山体连绵不绝,像一群沉睡的怪物,隐忍着力量。山峰被厚厚的云雾蒙着,是看不真切的,偶有雪色露个头,倒有点中国山水画的清冷墨色。空气被洗得很轻很清,有点甜,闭上眼,能听到毛孔张开,血液平缓流淌的声音,如临仙境。听说这里是滑雪胜地,冬天时,大雪会把所有青黑淹没,想必是另一番景致了。

 

但山只是这里的配角。因斯布鲁克存在的意义是——因河,正如它的名字Innsbruck,Inns Brücke 因河上的桥。这位主角现在并不十分好看,水是掺了泥灰的黯淡翡翠色,阴雨天时就活脱脱和天空一个样儿。只有在晴朗的黄昏,当夕阳照耀在水面上,闪着些小碎金子时,才有了些主角光环的意味。主角在结局之前向来是菜的抠脚,一路磨练。他们说,这样之后刮风了,天冷了,下雪了,结冰了,河就变好看了。那就姑且冷它一冷,过段时间再来看看。

 

玛丽亚·特雷西亚Maria-Theresien大街作为市中心,是一年四季都好看都有情调的。著名的建筑金色屋顶Goldenes Dachl墙面低调奢华,雕刻精美雅致,像一位风韵犹存的中世纪贵妇。巴洛克式的宫殿,连拱门的长廊,欧式精致浮雕,圆顶尖顶,青的粉的绿的紧挨着,鲜艳得像油画家新鲜出炉的画作,精致得像孩子梦里的童话。坐在大街上的遮阳伞下,喝杯Espresso,听听露天钢琴演奏,发个呆,格外映那句酸话岁月静好

 

作为著名人造水晶施华洛世奇品牌总部,这里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旅客前来“剁手”,没办法,是真的便宜!买买买!这时论起豪爽,我们中国人必须排第一。带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自豪感和需要满足七大姑八大姨在家翘首以盼的使命感,我们必须满载而归。所以在这里的商店里,中文和英语难得成为唯二提供标识的语言,以防满店的中国人在人造水晶铺就的富丽堂皇中迷糊了眼,找不到厕所,或是因语言不通,无法沟通商品价格。

 

人情百味,乐在其中

初来乍到,其实最大的问题还是语言。一方面是自己的语言水平有限,又加之紧张的心理因素,对方一旦语速稍快或连音,就会听不懂甚至听错。特别是涉及到金钱的问题,因为德语中数字的读法顺序与中文甚至英语完全相反,即先个位数再十位数,自己常常要反应很久,但即使你没get到,问一句“Wie bitte?”,对方都会宽容地笑笑,十分耐心地再说一遍,或者用英语再做重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奥地利德语与我们所学的标准德语存在区别。这里人平时都喜欢说方言,那是一种你几乎完全听不懂的语言,就像要一个学过中文的老外听上海话。即便是当地人用标准的德语,他们在一些小的发音,例如“ch”,都会发成“k”的音,所以着实需要习惯一番。

 

尽管语言有时不通,可是当地人的善良可爱却是能令人感同身受的。在这里,我想分享三件生活中的小事

 

德国人、奥地利人下雨天都是不爱撑伞的,他们喜欢感受大自然的洗礼,但我们不习惯呐。有一次撑伞走在街上,突然后边走上来一位奶奶,她和善地笑着指指我们的伞,提醒说:“Kein Regen mehr!(不下雨咯!)”我们放下伞,还下着毛毛雨呢!但看着奶奶的笑,这伞是无论如何也没法再打了。

 

一家常光顾的饮品店的店长知道我们是中国人后,每次都坚持用自己蹩脚的中文与我们交流,有时我们只是路过店门口,被他看到,他都要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你们好!”,有时他要展示新学的中文字,纸上是他写的歪歪扭扭的字,然后皱着眉头说“难!”,完全把我们当作了他的中文老师。

 

在公交车上遇到的最多的,则是突如其来的“搭讪”了。他们会好奇地看着你,当你回视过去,他们就笑笑,带着善意的试探的意味,嘴里蹦出个词“Japan?”我们摇头,说“Nein, China!“ 他们又会了然地点点头,喜欢唠嗑的还会和我们聊聊他们认知的中国。于是,这一路都不会寂寞了。

 

决定去奥地利交换的时候,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去德国?就算不是慕尼黑、法兰克福这样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像汉诺威、图宾根也不错啊。

我说,奥地利比德国安全,我胆小。

他们再问,那为什么去这么个听也没听说过的小地方?

我说,尽管是小地方,但也是个好地方。

 

【相关推荐】

德国最浪漫的小镇,非她莫属…

德国竟有座“小巴黎”?真•装X胜地

 

作者:@凤皇

声明:本文由沪江德语原创,未经作者允许,禁止转载